作為深港邊境線上那條特殊而敏感的中英街,一街兩制,人流如織,深港兩地的居民與游客在此交匯。但人潮之下,街區的清潔壓力與環保形象維護也顯得格外重要。原有的普通垃圾桶不僅容量不足,在長期日曬雨淋和頻繁使用下,已顯陳舊破損,難以匹配中英街作為兩地交流窗口應有的整潔與秩序感。同時,隨著深港兩地垃圾分類要求的不斷推進與細化,原有設施無法滿足分類投放的實際需求,公共設施升級勢在必行。

面對這一特殊需求,項目團隊迅速響應,深入中英街實地勘察。最終決定選用304不銹鋼作為核心材質,其卓越的耐腐蝕性尤其適應海邊潮濕鹽霧環境,表面工藝采用拉絲處理,既有效減少指紋和劃痕殘留,又賦予金屬以溫潤質感。考慮到街面使用強度,板材厚度精準設定為0.8mm,在保證結構穩固的同時優化了成本。桶身主體結構采用冷軋鋼板,更加經久耐用,足以應對公共空間高頻使用與可能的碰撞沖擊。為適應不同垃圾投放需求,整體結構被設計為雙桶連體式,分別對應“可回收物”與“其他垃圾”,內部嵌入高密度聚乙烯(HDPE)內膽,有效隔離污物、便于清潔工人快速收取,同時防止液體滲漏污染環境。

垃圾桶不僅是功能設施,更是城市文化氣質的微觀表達。中英街兩側風格各異,設計團隊在保持現代簡約主基調的同時,巧妙融入深港兩地元素。整體輪廓線條力求簡潔流暢,桶身主體采用深海藍色調,象征灣區水系的包容與活力;頂部邊緣及分類標識區域則點綴香檳金,提升視覺層次與品質感,使設施在實用之外更顯精致。標識系統格外重要,中文簡體、繁體與英文對照的垃圾分類圖文說明清晰醒目,確保深港居民及國際游客皆能一目了然,準確投放。細節之處如投口邊緣的圓滑處理、腳踏開啟裝置的順暢耐用,皆體現了對使用者體驗的細膩考量。

為保障在濱海高濕、高鹽環境下的長久服役,項目團隊在材質與工藝上精益求精。所有不銹鋼部件均經過嚴苛的中性鹽霧測試(NSS測試),確保在模擬極端潮濕鹽霧環境中持續240小時以上無紅銹現象。焊接工藝采用氬弧焊,焊縫均勻牢固,顯著提升了整體結構強度。表面處理則應用了納米防污涂層技術,大幅提升抗涂鴉、抗粘貼性能,有效減少小廣告的困擾,保持外觀持久潔凈如新。連體結構的底座特別加寬加重設計,有效抵御海邊常見的大風天氣,確保設施穩固不傾覆。

新垃圾桶落地中英街后,成效立顯。清潔效率顯著提升,環衛工人反饋收取便利、內膽更換快捷。分類標識的清晰指引極大改善了過往垃圾混投的亂象,可回收物分揀率明顯提高。其穩重雅致的外觀,不僅與街區歷史風貌和諧共生,更成為一道體現環保理念的現代風景線,常有游客駐足觀看分類提示。一位常駐清潔工感慨道:“以前垃圾混在一起又臟又難收,現在大家慢慢學會分類了,桶也結實好看,我們干活都更有勁了,街道真是清爽太多了!”

中英街定制的連體不銹鋼分類垃圾桶,超越了單純的“容器”角色。它憑借卓越的材質、兩地共融的智慧設計、精密的制造工藝,成為一街兩制獨特背景下環保公共設施的成功典范。它不僅高效承載了垃圾分類的功能需求,提升了街區的環境品質與管理效能,更以無聲卻有力的方式,向每一位過往行人傳遞著綠色生活的理念。這組靜立街角的分類桶,已然成為深港攜手共筑宜居環境、追求可持續發展未來的一個生動縮影,映照著兩地從日常細節出發,對更美好城市生活的不懈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