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垃圾時刷實名注冊卡,垃圾分類數據就能實時統計,每戶居民垃圾投放情況一目了然。
這些數據從何而來?奧秘就在于能“刷卡”的數字廚余垃圾桶。在濱河新村,綠色家園網卡已成為居民隨身攜帶的物品。這個卡上有特制的芯片,用于與數字廚余垃圾桶進行感應。垃圾分類服務終端能自動識別用戶身份、接收用戶參與垃圾分類次數和投放垃圾重量,并顯示相應數據。倒垃圾時刷實名注冊的卡,通過物聯網技術的小區內部通訊網絡,能將數據實時傳送到終端設備上。“這樣我們就能了解居民投放垃圾的情況,如數據顯示哪戶居民一段時期內沒倒過垃圾,我們就會上門督導,防止出現亂扔垃圾的現象,”劉先生說,
系統數據上看到,18時到20時是投放垃圾高峰。“根據這個數據,小區就可以多派督導員在高峰期進行投放督導”。劉先生表示,終端設備還能對垃圾智能計重,與“數字城管”進行聯網后,城管部門就能實時掌握小區垃圾產生量和清運情況。
據了解,濱河新村小區會組織招募小志愿者參與到垃圾分類活動中,負責引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照看終端機等工作,表現優秀的小朋友還會獲得“家園小綠士”的社區公益實踐證書。在劉先生看來,垃圾分類刷卡的數據在未來會作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或公益活動的依據,與學生在校評選三好學生或評優項目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