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對人類環境的危害很大。一方面,固體廢物是各種污染物的終態,特別是從污染控制設施排出的固體廢物,濃集了許多污染物成分,而人們對這類污染物卻往往產生一種穩定、污染慢的錯覺;另一方面,在自然條件影響下,固體廢物中的一些有害成分會轉入大氣、水體和土壤,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具有潛在的、長期的危害性。因此,對固體廢物,特別是有害固體廢物處理、處置不當,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侵占土地
固體廢物不加利用時,需占地堆放,堆積量越大,占地越多。據估算,每堆積1萬噸廢物,占地約需1畝(666.6m2)。截止1994年,我國僅工礦業固體廢物的累計堆存量就達66億多噸,占地90多萬畝。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很大提高,礦山廢物和城市垃圾占地與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例如,根據對北京市高空遠紅外探測的結果顯示,北京市區幾乎被環狀的垃圾堆群所包圍。
2.污染土壤
廢物堆放和沒有采取適當防滲措施的垃圾填埋,經過風化、雨雪淋溶、地表徑流的侵蝕,其中的有害成分很容易產生高溫和有毒液體并滲入土壤,殺滅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壞微生物與周圍環境構成的生態系統,甚至導致草木不生。其有害成分若滲流入水體,則可能進一步危害人的健康。例如,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內蒙古包頭市的某礦尾砂堆積如山,造成尾砂壩下游的大片土地被污染,一個鄉的居民被迫搬遷。
3.污染水體
固體廢物若隨天然降水或地表徑流進入河流、湖泊,或隨風飄遷落入水體,則使地面水受到污染;若隨滲瀝水進入土壤,則使地下水受到污染;若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則會造成更大的水體污染——不僅減少水體面積,而且還妨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資源的利用。例如,德國萊茵河地區的地下水因受廢渣滲瀝水污染,導致當地自來水廠有的關閉,有的減產。
4.污染大氣
固體廢物一般通過如下途徑污染大氣:以細粒狀存在的廢渣和垃圾,在大風吹動下會隨風飄逸,擴散到遠處;運輸過程中會產生有害的氣體和粉塵;一些有機固體廢物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會被微生物分解,釋放出有害氣體;固體廢物本身以及在對其處理(如焚燒)時散發的毒氣和臭氣等。典型的例子是曾在我國各地煤礦多次發生的煤矸石的自燃,散發出大量的SO2、CO2、NH3等氣體,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
5.影響環境衛生
城市的生活垃圾、糞便等若清運不及時,就會產生堆存,嚴重影響人們居住環境的衛生狀況,對人們的健康構成潛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