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港轄區內很難找到一個垃圾桶;每天早晚固定時間段,當音樂響起,居民自覺出門將垃圾交給保潔員或扔至垃圾車內;整個轄區內再沒有垃圾堆放點,垃圾桶也不占用街面空間……這種種設想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成為現實。
眼下,氣溫逐漸升高,正是蚊蟲、蒼蠅等害蟲大量繁殖的季節。在廈門市喜獲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的大背景下,居民如何通過行動來為廈門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呢?
本月,在廈港居民的積極倡議下,廈港7個小區正式試水“垃圾不落地”(也稱“善心善行365”)。7個試點小區被統一取消所有的垃圾桶,用垃圾車收垃圾,同時設一個不銹鋼垃圾簍配合工作。與此同時,轄內每半個月將開展一次衛生清潔日活動,組織樓道居民、志愿者共同參與勞動,美化家園。
早在去年底,街道轄區內的部分小區居民自治小組、業委會就主動向街道建議,可開展“垃圾不落地”行動,這一想法與街道的規劃不謀而合。此后,部分居民代表積極牽頭,選定試水社區,并進行逐一摸底調查。此后,選出7個居民素質較高、環境較為優美的小區作為此次“垃圾不落地”示范小區,它們分別為巡司頂社區海龍小區、福海社區海濱花園、沙坡尾社區大埔頭97號、南華社區南華苑、鴻山社區壽彭路1號小區、蜂巢山社區民族路157號、沙坡尾社區大學路184號。
據了解,實行“垃圾不落地”的臺灣,大街小巷很難找到一個垃圾桶,但路面依然干凈整潔。此次試水,便是借鑒臺灣的經驗“垃圾不落地”—每天固定收垃圾的時間段,早晚各一次。居民需在這兩個時間段內,自覺地將家中的垃圾交給前來收垃圾的保潔員。
目前,針對“垃圾不落地”的實施,在街道轄區內居民自治小組、業委會的努力下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試行期間,街道將無償對試點小區內的每戶居民每月贈送一次垃圾袋用于裝收垃圾。“創建潔凈廈港,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就是此次活動特別定制的垃圾袋上面印著的宣傳標語。
四大特色助力“垃圾不落地”
群眾是活動的主角
“這場‘戲’的主角是群眾,街道將全力支持和配合。”廈港街道黨工委書記姚玉萍表示,之所以選擇將居民和群眾推向一線,是因為該活動是培養社會風氣、養成良好自覺習慣的行為,需要靠群眾自身的力量來完成。
本次的“善心善行365垃圾不落地”活動中,居民自治小組將盡可能地發動中間力量、公益力量和民間力量,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以凝聚公共文明共識、倡導公共文明新風、促成公共文明習慣為目標,逐步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協力、群眾參與”的美好環境建設長效機制和社會氛圍,鼓勵業主委員會、居民自治小組來主動承擔責任,并招募大量文明使者和文明督導員。
好習慣要從娃娃抓起
在開展“垃圾不落地”前期,街道得到各社區的全力支持和學校的積極響應。在居民自治小組的倡議下,街道也將活動融入未成年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過程。居民自治小組主動建議校園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等主題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對公共文明準則的認知與實踐,注重發揮學生的牽引作用,帶動學生家長參與踐行公共文明準則,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社會反響。
此外,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也將對該活動加以宣傳。值得一提的是,參與的小學為了配合本次活動,還開展了“校園垃圾不落地”行動。
萌萌“星星狐”來助力
本次活動還選擇了在孩子們和許多家庭當中極具影響力的卡通形象—————“星星狐”來作為公共文明大使,開展“越思明 越文明”系列宣傳活動,全面提升公共文明大使的曝光率和覆蓋面,增進市民、游客與“星星狐”的互動,強化對文明言行的認知。
另外,廈港街道將設計文明大使專用胸貼,胸貼上印上形象大使“星星狐”。在合作的小學里,學期末還將評選出“星星狐最佳代言人”。
蓋章積分可兌換小禮品
“垃圾不落地”的活動規則為:把垃圾給保潔員一次,蓋章積分卡就將被蓋一次章。根據海龍小區居民自治小組積極參與擬訂的方案,只要積分卡蓋滿30個章,就可向街道兌換小禮品。在思明小學、演武小學讀書的孩子拿著滿30分的積分卡可以在學校領取一份小禮品。另外,每月還將開展“垃圾不落地小區”環境評比,獲得評比前3名的小區將給予獎勵,授予“垃圾不落地示范小區”流動紅旗。若連續3個月獲得“垃圾不落地示范小區”流動紅旗的小區,還將被授予“創生活垃圾不落地示范小區”榮譽稱號。
此外,街道還將初步計劃評選“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