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市民環保意識的增強,垃圾分類成為我市的一項重要工作。“為確保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序推進,提高全民參與率、知曉率,我市中心城區已投放4分類垃圾桶2028個,建成了垃圾分類宣教中心、科普體驗館、垃圾分類主題文化公園。”市垃圾分類中心主任王寧介紹說,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效推進,在全國、全省的排名逐步提高,示范區建設也凸顯成效。下一步,還將以進單位、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四進”為依托,扎實深入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
“發電廠是一個以城市生活垃圾為原材料發電、產生綠色經濟效益的(熱電聯產)PPP項目。”該項目的運營方中節能(漢中)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楊小錄說,垃圾分類工作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要進一步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最終進行分類處理,讓垃圾回收再利用,讓垃圾變廢為寶,為社會創造新的財富。
學校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重要場所,也是踐行“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主力軍,在學校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有很強的示范引領作用。走進漢臺區北大街小學,記者看到校園垃圾分類已成常態,老師和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該校副校長上建表示,學校十分重視垃圾分類,校園內配備了2套大型垃圾分類箱,各班級也全部放置有小型垃圾分類箱。通過勞動課等進行垃圾分類課堂教學,組織學生設計垃圾分類手抄報,不斷增強學生垃圾分類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為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學校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學生便能夠更好地掌握垃圾分類知識,通過學生又帶動家庭,再帶動社會,“小手拉大手”共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漢中實驗小學學生石培洲說:“學校經常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我們不僅學習了垃圾分類的意義,更增強了規范投放垃圾的意識,自覺把垃圾分類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我能做。”
“醫院在公共場所已設置分類垃圾桶,確保患者在就醫時可以根據垃圾類別分別投放。此外,醫院還會產生大量的醫療垃圾,像我們使用過的口罩就需要投放在醫院專門配備的醫廢垃圾桶。”市中心醫院職工陳正許說。作為提供醫療服務,收容和治療病人的專業機構,醫院的垃圾產出與其他單位大不相同,他倡議就醫患者在院區一定要按類別投放垃圾。
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企業、學校、居民等多方主體和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等多個環節,需要不斷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引導市民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