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來到,又到兩會時。今年兩會與往年在細節上有一個不同,環保話題在這兩天沖破降息和不動產登記等熱門財經新聞話題的“圍追堵截”,在兩會到來之際成為最熱門話題。巧合的是,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也在這兩天上任。
3月2日,距離環保法正式實施已經過去兩個月,剛剛履新的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北京與記者見面。他用“鐵腕治污”來形容即將展開的2015年環保部的工作,重拳推進新環保法落地,對違法企業進行嚴肅查處和對地方政府啟動問責外,還會對“未批先建”的項目進行治理,同時還將對“紅頂中介”進行清理。
動作新環保法“亮劍” 首先指向“未批先建”
“2015年將成為環保法落實的關鍵年!杯h保部副部長潘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表示。他透露,一方面,下一步環保部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環保核查, 嚴肅查處環境違法問題,對違法企業,地方政府和部門違法行為要依法查處,并且對于重點環境問題處理情況、違規違法單位及法人代表人名單和處理整改情況向社會公示。另一方面,要繼續對環境標準加碼,下一步環保部將單獨或會同有關部門發布配套文件并且會針對實際情況,及時提出新的指導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這僅僅是環保部重拳出擊,鐵腕治污的一個部分。潘岳在會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下一步環保監管也會對“未批先建”的項目進行治理,另一方面,也會對環!凹t頂中介”進行清理,整改小組已經開始行動,地方以各種名義、各種形式和環保行政部門還保持著關系的中介公司全部進行“脫鉤”。
記者了解到,一直以來,“未批先建”項目都是環保監管最難啃的硬骨頭,這部分產能往往存在于產能過剩的鋼鐵、水泥、電解鋁等產業中,而這些高耗能的企業也是當地環境污染的重點大戶,往往對環境造成巨大污染。一位業內人士曾告訴記者,包括電解鋁、鋼鐵這樣的高耗能產業,未批先建的項目比例可能要達到甚至超過一半。
1月4日在廣州市白云區鐘落潭光明村三窿,聯合執法人員將一張印著“廣州市白云區環境保護局”封條鄭重地貼在充滿油污的一家無牌無證非礦物工廠5臺煉油爐爐膛處……對這家曾經被多次掛牌督辦卻屢次卷土重來的“困難戶”動刀,廣州揭開了實施新環保法向污染宣戰的第一幕。據不完全統計,新法生效兩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實施按日計罰案共15件,個案最高罰款數額為190萬元,罰款數額達723萬元;實施查封、扣押案共136件;實施限產、停產案共122件;移送行政拘留共107起。
不僅如此,公檢法積極介入新環保法實施,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18個省設立了382個環保法庭、合議庭或巡回法庭。新環保法生效以來,各地公安機關已對部分環境違法案件責任人實施拘留。如河北省唐山市公安機關1月以來已偵辦涉及環境污染刑事案件58起,刑事拘留42人。
此外,環境公益訴訟也從之前的“零受理”有了新的進展,各地法院最近還相繼受理和審判了一批環境公益訴訟案件,江蘇省泰州市環保聯合會針對6家化工企業違法排污污染公共水域案,成功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江蘇省高級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要求6家企業承擔1.6億元環境修復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