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好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想法和對策
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推廣與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針對我市存在的前期準備不夠充分、設施不夠完善、居民參與意識較為薄弱等問題,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把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做為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前提。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開展垃圾分類收集這樣一個大規模的、影響深遠的、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活動方案以及相關的配套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此前,我市也制定過一些相應的規定,但操作性不強,缺少實施細則,依法管理上有一定難度。因此,在試點工作推廣之前,政府部門要多了解國內外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市垃圾收集工作現狀,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我市實際情況的政策法規,使此項工作的開展有法可依。同時,政府應給予有關部門、相關企業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在貸款、納稅等方面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增強他們自我生存的能力;對在這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居民群眾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利用經濟杠桿拉動垃圾分類收集向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二、把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做為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保障。以現在大多數居民的住房條件來講,在家中設置多個分類的垃圾桶是件很麻煩的事情。許多居民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將垃圾分類看作是政府行為。這種意識對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開展是不利的。所以,政府部門對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就不能停留在如何分、怎么做的這種表層的宣傳教育上,而應將垃圾分類收集工作提升為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的一項全民活動,要通過電視、電臺、報紙、宣傳板等手段,開展系列宣傳教育活動,設專題、專欄介紹垃圾分類收集的意義、標準、方式方法,使之深入人心;在垃圾分類收集起步階段,可以從人們關心的環境問題入手,逐漸使人們習慣分類回收工作,親身體驗分類收集的好處;居民小區、機關、院校、商業網點等地段要設置明顯的垃圾分類收集站(點),為那些環保意識高、愿意細分類的居民提供分類設施,通過少數人的行為影響和帶動多數人的參與:街道、居委會應結合實際情況,將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以宣傳單的形式分發至每家每戶,使之深入每個居民的生活之中,鼓勵居民自覺參與,并通過熱線電話或派人現場指導,引導居民正確進行垃圾分類,全面提高公眾對垃圾分類收集的認識。
三、把規范分類標識與標準做為垃圾分類收集順利進行的基礎。我市屬沿海開放城市,人口構成比較復雜,不同的文化層次、不同的生活習俗、不同的年齡結構和職業特點等,都將對垃圾分類工作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垃圾如何分類、哪些為可利用垃圾、哪些為不可利用垃圾、哪些是有害垃圾應及時向居民做詳細的介紹。垃圾分類收集的標識從色彩到圖形都要簡明、易識別,要讓老百姓像認識交通信號燈一樣了解垃圾分類的標識。另外,對常用術語和工作標準要嚴格把關,對垃圾分類的相關技術標準也應統一確定。
四、把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做為推廣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有效步驟。垃圾分類是一項繁雜的社會工程,需要一個推廣過程。筆者認為,應先從政府機關、部隊、院校等素質較高的人群中先期推廣,旨在發揮領導干部以身作則、軍事管理的紀律嚴明、學生從小“養成教育”的先導作用。同時還應選取一些管理規范、人員素質較高的物業小區,作為居民垃圾分類收集的試點區域,設置相關的配套設施,做好相應的前期準備,使垃圾分類收集工作一開始就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五、把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做為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發展之路。在以往對垃圾的處理中,環衛部門既是監督機構又是管理和執行單位,政企不分,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監督和競爭機制。垃圾分類過程中,居民是第一分類人,但垃圾分類僅靠居民的簡單分類是無法達到最終效果的,還需要對垃圾進一步細分,最大程度地提高資源的可利用率。筆者認為,上海的微生物技術值得借鑒。即,在居民小區設置生活垃圾處理設備,由物業或專門的企業派人對居民的分類垃圾進行再次分類,利明微生物制劑對細分后的可利用的有機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使處理后的有機廢棄物減量率可達95%,余留物可作為農作物或花卉的有機肥料。這樣,垃圾在未出居民小區時就已經減量。對無法進行微生物處理的垃圾可由環衛部門組織清運,利用焚燒技術將剩余部分充分利用。目前,我市物業小區逐漸增多,生活垃圾焚燒廠即將建成,這種處理方法較符合大連市情。在對垃圾進行再分類與處理的過程中,要求由專業企業獨立運作,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自行發展,逐步形成規模。為此,必須進一步深化環衛體制改革,逐步形成從分類收集到資源再利用的企業化運作體系。
六、把提高垃圾處理費用做為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物質保證。實行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是確保垃圾分類收集工作順利開展的良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市居民生活垃圾正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增加。然而目前面向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收取的垃圾處理費標準卻一直保持在過去的水平。以居民衛生費為例,我市每戶每月僅收取2元錢,這個標準是在對生活垃圾實行簡單收集、清運的基礎上設置的,對于垃圾分類這樣技術含量高的收集方式來說,這些費用只能是“杯水車薪”。另外,我市在收取垃圾托運費的規定上不夠明確,環衛部門在對企事業單位收取垃圾托運費過程中沒有更好的政策指導,導致一部分垃圾托運費收不上來。同時,我市環衛設施建設的大部分資金來源于政府撥款,由于資金不到位,環衛設施欠帳很多,實行垃圾分類收集需要購置、更新配套的設施、設備,這些資金僅靠政府的撥款是不夠的。適當提高垃圾處理費用,不僅可解決環衛資金緊張的問題,還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可謂一舉兩得。當然,隨著我市生活垃圾費征收工作的即將開展,經費不足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
七、把尋求合作伙伴與經驗交流做為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捷徑。對我市來說,垃圾分類收集尚屬新課題,但在發達國家和國內其他部分城市中都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必須建立多元化的環衛機制,積極吸收國內外垃圾分類工作的先進經驗,加強與國內先進城市的交流合作,利用經濟利益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垃圾分類收集領域的投資和運營,建立起政府、企業、個人、團體、金融機構等不同主體相結合的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垃圾分揀中心、資源再利用設施的管理、建設和運行等方面實現社會資本的合理配置,積極引進和吸收先進技術、管理方式、觀念和經驗,為我市垃圾分類收集工作搭建一條快捷之路。
總之,垃圾分類收集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它不僅是環衛部門應該探索和研究的話題,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與協助。因此,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從造福人類環境的利益出發,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千方百計地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出成效。